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寻找特色化生存之路

发布时间:2022-09-13 02:49:00|来源:网络|阅读量:3705|
寻找特色化生存之路

——访中国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

我国文物拍卖行业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后逐渐蓬勃发展。30年来,拍卖市场从“缺失”到吸引资本注入;拍卖资源在国内发现,从海外开发回来;中国顶级文物价格逐渐接近西方文物价格;拍卖行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人们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更强……7月下旬,各大拍卖行“春拍2022”已陆续开拍。作为中国拍卖行业的开拓者和企业的经营者,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见证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起步和发展。回顾过去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立足当下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拓展和布局?为此,笔者采访了甘学军。

拍卖机构的特色生存

崔曼:你是资深拍卖师。华辰拍卖现在发展的很有特色。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甘学军:我是中国艺术品最早的拍卖师之一,中国拍卖师应该是本土文化艺术价值的证实者、传播者、传播者。因为这种理念和做法,华辰拍卖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是国内市场公认的中坚拍卖机构。现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华辰形象。十年前,我认为中国艺术市场过于单一。那时候卖油画的人少,画和瓷器的资源有限。这一形象毫无价值,但影响广泛。比如中国近代史是在变化的,这样的历史是通过影像认识的,中国早期的影像很多是外国人拍的。这一定是件大事。只有你这样做了,才会有人关注你。其实会带动一个行业。因为传统模式没有想象力,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市场资本怎么进入?没有梦想的市场怎么会有资金?怎么会有人卷进来?但视频拍卖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目前,华辰影像是中国影像艺术品最大的交易平台。市场需要增加新的品类,走差异化的道路,探索有特色的新路径,需要先吃螃蟹的人,需要一些先行者。

崔曼:对于华辰拍卖这样的中小机构来说,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甘学军:第一,要走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道路,这是我一直倡导的。从业30年了,我依然认为专精特殊化是中小机构的生存之道。第二,要控制支出,不要被一些已有的观念绑架。中小机构主要还是要先活下来。前几年我们华辰拍卖的办公地点从CBD换到了郊区,降低了成本。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不然,我们怎么熬过疫情的寒冬?希望这可以成为其他中小型机构的参考。

十几年前有一次对我的采访,题目是《回到拍卖》,就是提醒大家要量力而行,回到拍卖的本来状态。比如我们的中小机构,可能每个季度200件的规模。我们可以多下点功夫去挑选这些作品,做好每一件作品的招商工作,但如果扩大到2000件,这就不是概念了。所以作为中小机构,需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长处,走专业化、个性化的道路。

此外,还要认识到市场的多变性,这包括市场参与者的构成、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不可逆的,中小机构要顺应趋势,早做准备。

中国拍卖专业化三十年

崔曼:中国的拍卖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起来的。但在此之前,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没有模板,与国际同行有200多年的差距。你是中国拍卖行业30年的见证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甘学军:我从1993年开始参与嘉德拍卖的创作,然后和中央美院合作开画廊,在荣宝斋主持拍卖。直到2001年华辰拍卖公司成立,最切身的体会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当初艺术品拍卖的投资主体是港台人士,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兴趣取向决定了大陆拍卖的内容和定价。我记得那时候齐白石的梅花,尤其是不着色的墨梅卖得最差,因为香港人都说“运气不好”,直到2003年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当时我曾经说过,中国艺术品在市场上价格的真正提升,取决于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认知能力的提高。

崔曼:您刚才提到“要走专业化道路”。那么,面对艺术品投资金融的参与,你还把专业判断和学术视角放在第一位吗?

甘学军:当然。无论是财务操作还是投资周转,专业的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专业判断变成共识。因为金融需要人群聚集效应。没有人群聚集效应,金融无法发挥作用。但是艺术创作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有时候价值判断也是相对个性化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市场的运作,把这种价值判断转化为某种程度的共识,或者某一个阶段、某一群人的共识。这是市场和金融需要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专业能力应该表现在这一点上。具体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要用学术的眼光,要有判断艺术价值的能力;二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识别这种判断的能力,这一点更为重要。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得到共识,推进,被认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现在市场过于依赖价格演变。价格变化太快,离自己太远,那么风险就来了,价格不能落地。现在我们的问题来了。拍卖行业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需要重新思考,艺术的人文性和金融的普惠性要结合起来。所以价格要和学术推广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附这样的价格。

华辰创立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六个字:标准化、专业化。这是核心。其实这不仅仅是华辰拍卖的特点。所有的拍卖行,说到底都是平台和中介。这是一项基本要求。没有这两项,他们就无法立足和生存。

未来需要把握的变化趋势

崔曼:最近,“新概念”如NFT、超宇宙等频繁出现。我关注的是华辰在2022年上半年举办了多场网上“NFT数字加密艺术专场”拍卖。在“一切都可以是NFT”的当下,数字艺术似乎是NFT最快的应用场景之一。如何看待虚拟物品的资本化?你如何看待具有金融属性的NFT数字馆藏的未来?

甘学军:NFT的价值认知和传统艺术品是一样的。在传统艺术收藏领域,需要知道一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NFT也是一样。它的真正价值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就学习和表达它,并探索新的方式来体现它的价值。

可以说,NFT是人类在高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进入虚拟经济的价值维度时所做出的一种新的认知和重新排列。由于艺术品的非标准性,它成为NFT实验的重要对象和NFT市场的宠儿。如你所说,这是NFT最快的应用场景之一。与此同时,NFT拍卖已经成为推荐许多艺术品的最佳方式。这是在传统艺术领域重新认识艺术价值的一种方式。

就前景而言,我认为NFT的本地化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NFT感到困惑的原因其实是本地化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在本地表达;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本土化的价值认知方式和体系。目前,我们也在尝试建立一个NFT拍卖平台。当然,这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

崔曼:目前“新生代”藏家已经崛起,在拍卖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的消费行为、口味和关注点更加多样化,正在引领一种“新的消费潮流”。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新的气息”?对于这些将成为未来拍卖中坚力量的新藏家,有什么具体的设计和布局吗?

甘学军:目前,网上拍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同时,我看到它吸引了一些新的消费者。他们愿意消费艺术品,而且大多是跨界收藏。他们嗅觉敏锐,对潮流反应迅速,所以就是你说的“新生代”藏家。现在华辰在用线上拍卖的思路做线下拍卖,不再搞大批量,专注于小话题、新现象,以快节奏打通线上线下,吸引“新生代”消费者。在继续弱化传统专类的基础上,推出多个小专题,走小而精的成交量路线,打造无类目的综合拍卖。

崔曼:对于“艺术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甘学军:研究金融和艺术如何对话非常重要。还是那句话,要把艺术的人文性和金融的包容性结合起来。作为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推广者,我们应该更宏观地考虑问题,从社会生态和金融生态来考虑我们的运营模式和理念,金融人也应该有更多的文化和人文表达。可以成立一个类似“艺术品金融”的部门,探索自己的一条中国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结合的道路。作为艺术市场,要紧密呼应当代创作,时刻关注当代创作的价值发现和认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推荐

最新动态

文章排行

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  邮箱:ha17701574748@163.com

中国产业新闻网  Copyright ©201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